计划新实施项目数比重为历年最高 江苏发布2025年度45件民生实事项目

央视网消息 (记者 唐杨)聚焦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月17日,江苏召开民生实事项目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25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共涉及12类45件实事。
据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杭海介绍,过去一年,江苏13类55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增进民生福祉取得新成效。比如,针对“一老一幼”关切,新增一批普惠托育机构,开设一批“爱心暑托班”;完成1000个以上行政村整村推进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省脑科医院开工建设,13家县级妇幼保健院、30所普通高中建设任务全部完成。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年度民生实事工作,对于提振发展信心、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意义重大。”杭海表示,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继续按照12类进行编制,包括幼有所育(3件)、学有所教(4件)、劳有所得(5件)、病有所医(5件)、老有所养(5件)、住有所居(3件)、弱有所扶(2件)、出行便利(2件)、环境改善(5件)、文体服务保障(5件)、公共安全保障(3件)、基层服务保障(3件),整合为45件民生实事,更加注重新事新意、凝聚合力、内涵提升、软硬结合。
杭海介绍,今年的民生实事项目编排工作要立足群众视角,用好“加减法”。一方面,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相协同,精准新增一批群众关注度高的项目。更加注重抓好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比如,针对高校毕业生、农业转移人口、困难就业群体,分别新提出与需求相匹配、与规模相适应的细化支持目标。更加注重加力支持生育养育。比如,新提出改造升级1260个可提供普惠托育服务的幼儿园,保障群众多层次托育需求。更加注重精细关怀银发群体。比如,全覆盖设置基层适老生活体验中心,改造提升一批银龄学习中心并举办1600期学习项目。更加注重多样化提升群众幸福感。比如,为3万间中小学教室安装空调,新建改建1000片群众身边球场,完善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场地设施。更加注重深入扶助弱势群体。比如,改造提升200家残疾人辅具服务点,提供个性化适配服务。更加注重惠民生与稳增长相结合。比如,实施5.6万户城中村改造,新提出打造50个夜间消费集聚商圈,激活新“夜”态等项目。
另一方面,坚持目标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删除或优化一批项目,并作为部门重点工作常态化加以推进。比如,4G/5G地下空间覆盖、村级物流综合服务点建设等项目转为部门常规工作。比如,“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进一步升级扩围到“实施普通公路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工程”。
“2025年是我省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元年,将省委省政府有部署、人民群众有期盼的民生实事要事摆在突出位置,增强投入力度,提升民生温度,充分体现财政性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公共属性。”江苏省财政厅副厅长倪国强在会上表示,按照零基预算理念,建立项目排序机制,优先将资金投向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领域,坚持民生实事项目编排与预算编制同步推进。
倪国强介绍,为让民生资金投入更加精准、更具实效,对于需要省级财政保障的项目,科学合理测算资金需求,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力求以有限的资金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比如,为全省3万间中小学教室安装空调项目,我们会同省教育厅主管部门严格审核各地上报数据并科学测算,安排奖补资金超3亿元,支持空调设备采购、线路改造及用电增容,确保2025年入夏前安装调试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