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率先出台省级服务类社会救助指导意见 构建多维救助体系

山东率先出台省级服务类社会救助指导意见 构建多维救助体系

  央视网消息 3月18日,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山东省民政厅创新服务模式,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服务类社会救助指导意见,推动社会救助从单一的现金救助向多维的“物质+服务”模式转型,有针对性地向困难群众提供日常访视、看护照料、就医陪护、助餐助浴、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等服务,不断满足群众对救助服务的新期待。

  服务类社会救助有别于传统的现金救助,是以服务的形式对困难群众实施救助,通过提供专业化服务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更能体现社会救助的温度。比如,为生活不能自理的困难老人提供看护照料、就医陪护、助餐助浴等服务,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为低保家庭里的重病重残人员提供专业的照料护理服务,有利于解放这些家庭的劳动力,促进家庭自我发展;为弱势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资源链接等服务,有助于帮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早日融入社会。

  近年来,山东省将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作为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提升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举措。省级层面连续三年投入3200万元开展“情暖夕阳”项目,资助失能低保老年人入住机构或提供居家服务,惠及5.6万失能低保老人。同时,指导基层积极创新实践,成功打造了青岛“小桔灯”困难群众心理救助,以及荣成“海螺姑娘”、肥城“桃仙子”分散特困人员照护等一批全国知名的服务品牌。

  2024年9月,山东省民政厅等14个部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的指导意见(试行)》,将各地成熟经验上升为制度规范,为服务类社会救助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至2024年底,山东全省16个市、136个县(市、区)已全面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工作,有针对性地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低收入人口提供访视照料、就医陪护、助餐助浴、心理疏导、资源链接等多样化服务,覆盖了33.4万人,同比增长13.2%,初步构建起了“物质+服务”的多维救助体系。(总台记者 刘颖超)

银发丝养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