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326项改革“硬举措”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央视网消息(记者 欧霁娴)3月27日下午,记者从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云南省改革呈现协同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近期,云南省提出326项改革举措及其分工方案,明确了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做大做强国企民企、文旅产业升级、完善流通体制、壮大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绿色低碳发展、民生建设、边疆治理等9个关键领域的改革。
利用“小切口”改革方面,云南直击群众急难愁盼。例如,巩固拓展孟连“334”、蒙自“622”等10种联农带农模式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等改革成果,聚焦农民、企业、村集体三者利益分配不灵活,农村合作社“小散弱”等问题,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做强做大农村合作社,实现了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2024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7%,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2%。
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依托“融信服”平台、“厅局长坐诊接诉”机制,聚焦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企业办事“难慢繁”等问题,创新“数据+政策+金融”服务模式及其相配套的服务企业举措,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目前,“融信服”平台累计授信3400多亿元,惠及企业24万户次;“厅局长坐诊接诉”共回应解决162家企业反映的209项诉求。
在对外开放上,云南省巩固拓展昆明托管磨憨体制机制创新成果。自托管以来,磨憨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亿元,是托管前6年总和的16倍,经营主体数量达到5932户,人口从两年前的2万人增加到4万人。
在绿色转型板块,云南形成了以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为代表的云南工业“新三样”,新能源电池正负极材料出货量均占全国25%左右,电解铝、单晶硅产能分别居全国第4位和第2位,中国绿色铝谷、世界光伏之都初具雏形。
“一老一小”民生方面,云南省推动政策待遇向老年人倾斜,退休人员普通门诊报销比例比在职职工高10个百分点。4年多来,累计有2.55万人次享受到了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基金累计支出7.45亿元,带动就业岗位1.1万余个。同时,云南推动实施新生儿落地即参保,实现新生儿家庭凭孩子“出生医学证明”号或身份证。2024年以来,全省新生儿出生即参保44.23万人次,享受待遇142.53万人次,医保基金报销10.1亿元。接下来,云南还将新增“安宁疗护”“免陪照护”等医疗服务项目,将镇痛分娩项目纳入医保报销,持续服务“一老”、助力“一小”。
民航方面,2024年,云南省15个运营民用运输机场旅客吞吐量7144万人次,突破历史峰值,全国排名第六。值得一提的是,昆明长水机场已开通南亚东南亚客运通航点26个,居全国第1位,每天10班以上快线航线增至15条,实现与33个国际及地区、80个国内站点双向“国际通程航班”业务覆盖。该机场2024年放行正常率为91.97%,居全国十大机场之首,国内通程航班旅客吞吐量累计突破100万人次、居全国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