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usebox
银发丝养老平台
housebox

“流动”女孩独居出租屋 志愿者帮她“找爸爸”_新闻频道_央视网(cctv.com)

  志愿者为流动儿童买来新衣服。

  在浦口沿江街道,因为有包括红太阳装饰城在内多个大市场的关系,外来务工者较多,带来了上千名流动儿童。父母忙于打工,这些孩子往往像无根的浮萍,缺了关爱。街道妇联成立了一支名叫“蒲公英”巾帼志愿者服务队,这些年默默做了很多事,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家庭之外的别样温暖。

  他帮独居的小女孩“找回”爸爸

  49岁的陈公林,是村里的巡逻员,也是沿江街道“蒲公英”社会公益组织中的一名志愿者。2011年初,他在家附近的小饭店吃饭时听说一桩怪事:一个小学生模样的女孩子,每天晚上到饭店里捡剩饭剩菜吃。陈公林听后觉得奇怪,立即按照饭店老板的指引,找到沿江街道罗庄组二号的一个农民出租房。出租房隔出十几间,住了20多号人,男女老少什么样的都有。沿江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刘丽正是一个人住在其中房间。房间里就一张床,大冬天床上只有一层薄薄的棉絮,门上居然连把锁都没有。原来,三年前,刘丽父亲离异后带着女儿从安徽来到浦口沿江街道打工。后来,父亲去常州打工再婚,就把她一个人丢在这里,每月给一百多块生活费。

  “太不负责任了。”陈公林当即把这个情况报告给“蒲公英”负责人、沿江街道妇联主席高如萍。第二天,简陋的出租屋里来了一群志愿者,给小刘丽送来了冬天的衣被,帮助把屋子打扫干净。为安全起见,陈公林专门买了把锁,给孩子的房间装上。装上锁,陈公林还是不放心。他心里做了一个决定——每天晚上都到出租屋敲敲门,听刘丽说声“没事”再回家。

  想让孩子过上正常孩子的生活,必须要找到她的父亲。陈公林无数次拨打刘丽爸爸的电话,却从没接通过。有次听说刘丽的父亲回来了,他和几位志愿者跑遍了街道每一家旅社还是没找到。直到今年初,刘丽父亲到学校交学费,陈公林闻讯后立刻叫上街道、妇联、派出所、片警和志愿者一起赶到,才找到了她爸爸。为了劝说他回来跟女儿一起生活,陈公林还为他找了一份月薪2500元的保安工作。虽然最终对方拒绝了这份工作,但他决定,把女儿接去常州,过正常孩子的生活。

  孩子送她的蝴蝶结发卡一直珍藏

  陈云是复兴社区的工作人员,同时也是蒲公英服务队的一名志愿者。她告诉记者,在从事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自己也会有收获和感动。去年,蒲公英组织的一次公益活动,她跟其他志愿者带着一群孩子们参加阅读活动,中午在肯德基用餐。对于其中的一些孩子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吃肯德基。

  “她说,阿姨能不能给我一个塑料袋。”饭还没吃完,一个10岁的小姑娘冯雨莲突然找到陈云。“我问她要塑料袋做什么用?孩子说,我想把这个鸡翅带给奶奶吃。”陈云说,这个小姑娘父母平时打工忙,她跟奶奶一起生活。难得出来吃一顿饭,却首先想到把食物带给奶奶。“我听了心里一酸,多懂事的孩子。”听到冯雨莲这么一说,好几个孩子当场也提出同样的要求。“我们就告诉孩子们,先自己吃饱,想给家人带的,吃完了再点统一打包。”

  在陈云家里,有个算不上精致的蝴蝶结发卡她一直珍藏着。“去年母亲节,我们举办了一个手工活动,买来材料,请来了老师,教辖区内的流动儿童自己动手做发卡送给妈妈。”当时孩子们很起劲,做得很快,有不少孩子在活动时间内还做了两个。很多孩子主动将做好的发卡送给了平时照顾他们的志愿者们,陈云的发卡正是冯雨莲送给她的。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邮箱:136330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