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usebox
银发丝养老平台
housebox
当非遗遇见健身:昔阳县 “健身花戏” 的传承创新之路​

当非遗遇见健身:昔阳县 “健身花戏” 的传承创新之路​

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全民健身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昔阳县大胆创新,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左权小花戏改编为 “健身花戏”。这一特色项目不仅在2025年全国老年人广场舞交流活动中斩获三项大奖,更探索出一条非遗文化与现代健身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跨界融合:非遗焕新的时代契机与初心

  左权小花戏起源于明清时期,以灵动的舞步、欢快的节奏闻名,2006 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随着时代变迁,这项传统民间艺术面临传承断层、受众减少的困境。与此同时,全民健身浪潮兴起,如何让老年人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昔阳县文化与体育部门敏锐捕捉到两者结合的可能性,决定以左权小花戏为蓝本,创编适合老年人的健身舞蹈 ——“健身花戏”。

  “我们希望通过创新改编,让左权小花戏‘活’在当下,既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也为老年人提供更具文化底蕴的健身方式。” 项目负责人胡喜荣对记者说。她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当地老体协、非遗传承人、舞蹈专家的一致支持,多方合力,开启了 “健身花戏” 的创编之旅。

守正创新:动作与音乐改编中的文化坚守

  在 “健身花戏” 的改编过程中,如何在适应现代健身需求的同时保留非遗文化内核,是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动作设计上,创编团队深入研究左权小花戏的经典动作,如 “颤膝摆胯”“扭腰甩腕”“圆场碎步” 等,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示范指导,逐帧拆解动作细节,提炼出最具代表性的元素。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将大幅度跳跃、急速旋转等动作替换为缓慢的肢体延展和关节活动,同时保持动作的韵律感与节奏感。例如,把小花戏中灵动的 “十字步” 改编为步伐更小、速度更缓的版本,既保留了传统舞步的韵味,又降低了运动难度。

  音乐改编同样秉持 “尊重传统、适度创新” 的原则。团队从大量左权小花戏传统曲目中筛选出《亲圪蛋下河洗衣裳》《桃花红杏花白》等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经典曲目,邀请音乐制作人在保留原曲民族乐器音色和歌词特色的基础上,调整编曲结构和节奏速度。通过加入轻柔的鼓点增强韵律感,适当延长间奏为动作转换留出空间,让音乐与改编后的动作完美契合,既保留了小花戏音乐的原汁原味,又更适合健身运动,最终创编出健身花戏《唱得幸福落满坡》。

双向赋能:非遗传承与全民健身的共赢之路

  “健身花戏” 的推广,为左权小花戏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新途径。通过将其改编为适合大众参与的健身项目,“健身花戏” 打破了非遗文化 “曲高和寡” 的困境,让更多人尤其是老年人接触、了解并喜爱上左权小花戏。目前,昔阳县已培训 30 余支 “健身花戏” 团队,600 余人参与其中,这些团队活跃在社区、乡村,通过日常练习和展演活动,成为左权小花戏的移动宣传窗口。

  许多外地游客慕名来到昔阳,体验 “健身花戏”,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带动了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此外,健身花戏《唱得幸福落满坡》 的创编经验还为其他非遗项目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借鉴,促进了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从古老的非遗艺术到全民参与的健身项目,“健身花戏” 不仅是一次成功的跨界融合,更是昔阳县在文化传承与全民健身领域的一次大胆探索。未来,昔阳县将继续深耕 “健身花戏” 的推广,让这朵非遗之花在全民健身的沃土上绽放得更加绚烂,书写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和谐共生的新篇章。(文图/郑炜)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邮箱:136330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