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韩家慧
独居,是一种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它在中国有一个生动的表达,空巢。相对于空巢老人,空巢青年大多指离开家乡和父母、在大城市租房独居的单身年轻人。近日,空巢青年以“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的悲情引起无数人共鸣。些许凄凉外,独居生活真的就一无是处吗?
放眼全球,独居人口的数量已经从1996年的1.53亿增长到了2006年的2.02亿,在10年间增长了33%。中国和印度、巴西成为独居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数据显示,中国目前超5800万人独居,占全国总家庭数14%,其中20岁到39岁的独居年轻人数量接近2000万。在北欧的瑞典、挪威、芬兰及丹麦,40%到45%的住户是独居者。日本32.5%的住户是独居者。在韩国5170万总人口中,有520.3万人独居。在美国,差不多每七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独居。
独居群体数量日益庞大,单身社会正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认为,单身社会的膨胀,绝非是一时的潮流走向,事实上,它代表着重大的社会变革——我们正在学习单身,并由此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所以空巢青年不妨调整心态,正视之。独居不是个人生活的失败,更不是羞耻的事情。
学会了独处,拥有丰盈的精神世界,独居也可以变得热闹。独居是发现自我、重塑自我、提升个人价值的黄金时期。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独居两年,于是有了那部超验主义的经典传世之作。《月亮与六便士》中,思特里克兰德放弃了证券经纪人的工作和幸福优渥的家庭生活,到巴黎独居学习绘画,虽一贫如洗却实现儿时当画家的梦想。一个人生活最大的好处在于有很多闲暇时间,是被寂寞啃噬顾影自怜还是充实利用,会有截然不同的导向。前者大概只会得出两个人吃的是饭,一个人吃的是饲料的结论,整天郁郁寡欢,而后者却大有可为。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因此,在闲暇时光,与书为伴,何尝不是一种美好。如果你动如脱兔,那你大可在健身房浑汗如雨,或者约上三五好友郊外露营、爬山,别有一番风味。如果你想趁着年轻拼下事业,报个培训班,考一个证书,提升技能,对职业发展大有裨益。此外,利用空闲时间,培养一个爱好,茶艺、插花、弹琴、理财等等,总之事在人为。另外,一些空巢青年自嘲自己被生活逼成女汉子,学会了换灯泡、修马桶、写代码,这难道不是好事吗?通过独居,变得更独立,拥有更强的自理生存能力,难道不值得骄傲吗?
三木清说,孤独不在山上面而在街上,不在一个人里面而在许多人中间。我们每个人生而独立,当你学会了独处,可以一个人生活得很好,那两个人在一起时才能变更好。空巢是个人的主动选择,年轻人适应的同时更要以积极的心态践行独居精神。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邮箱:1363303@qq.com